当前位置: 明月鸟 >> 明月鸟的天敌 >> 古诗中的夜晚,原来藏在春夏秋冬里,有枕边
白露之后,夜晚来的更早了些,夜色总是给人无限的空间和想象,也带给人深邃的意味,平静地就像是波澜不惊的海水。
行人卸下了一天的疲惫,在寂静的夜晚,我们仿佛自由了许多,尽情发呆,尽情思念。寂静的夜晚有星光点点,有明月清风,有枕边相思。好不自在快活!
那么在诗人的眼中,夜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夜晚在春夏秋冬中有什么不同呢?
春夜在王维眼中是寂静
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——《鸟鸣涧》
王维此时正在游玩山水,来到了江南地区。写下了这首写实山水诗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看到了春天寂静的夜晚。
诗词是说在春天这个季节,远离了白天的人世喧嚣。夜晚来临,山谷是寂静的,我们仿佛看见了桂花飘落的景象。夜深了月亮渐渐亮了起来,光线将鸟儿惊醒,鸟儿便在不停地鸣叫。
王维是唐朝的诗佛,因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,喜欢把禅意融入到诗词里。特别是第一句,夜晚光线偏暗是不能看见挂花飘落的。这就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折射,与其说是山静,不如说是诗人内心的宁静。所以桂花从树上徐徐落下是诗人的感受。我们通过诗句不仅感受到夜晚的静谧,还有诗人此刻的心境。
这首诗目的是为了写“静”,但是用“以动写静”方式来写。特别是后两句,“鸟惊”是动态,看起来是吵闹的场景,其实是为了衬托出山谷的宁静。为什么呢?因为环境安静才能听到微微之声。
王维的山水诗带给人诗意和美的感受,诗词里的“惊鸟”等动态景物让我们看到了源源不断的生机,也突出了春夜的寂静。
从中有我们的想象和思考,万事万物不是相对的,看似矛盾的事物是互为前提,有动有静相互依附而存在。
夏夜在黄庭坚眼里是清风明月
四顾山光接水光,凭栏十里荷香。——《鄂州南楼书事》
作者黄庭坚人生坎坷,路途艰辛。早先被人陷害被贬,好不容易恢复,再次被贬又闲着。想到自己的的经历不禁心生悲凉。
诗人登上南楼,环顾了一下四周,看到了山水相依的景色。突然荷花盛开,香气传来。
这首诗词里面“明月”是关键,因为有明月我们才能看清楚晚上的景色,所有的景色才有存在的条件。山水相接的朦胧之美,山水交融的景色里不仅有山水和点点荷香,还有那清风明月,就像是如影随形的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。
闭上双眼仔细体会,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站在楼上,我们不仅可以大饱眼福,看山山水水,看荷花一片,看明月当空。
有荷花的香味调动我们的嗅觉,我们闭上眼睛享受着沁人心脾的味道。这时候,那就是清风抚摸过皮肤。这种凉爽和惬意是诗人所向往的,现实生活中诗人遭遇了太多苦难,对自由自在的状态十分向往。自己要是清风明月该多么好。
秋夜在杜牧笔下是孤寂幽怨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——《秋夕》
画屏在蜡烛映照下多了几分凄凉。有一位女子摇着手里的小扇,赶走周围的萤火虫。在那里安静地坐着看着天上的星星。
原来是一位形单影只的孤独宫女,在皇宫中看着眼前的画屏和蜡烛,心生凄凉。
宫崎骏有一部动漫叫《萤火虫之墓》,萤火虫一般都是在荒凉的地方飞舞,我们可以知道宫女生活的皇宫其实是很凄冷的。
宫女们不仅生活化单调,更是无事可做有点无聊。只能坐在台阶上用扇子拍打萤火虫。被抛弃宫女很向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,憧憬着属于自己的爱情。
冬夜在白居易笔下是满腹凄凉
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——《夜雪》
当时白居易因为言语不当,遭遇贬谪。正值冬天。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。
本诗的妙处在于雪本身是无色无味的,在夜晚更是难以辨别难以看见。但是白居易从人的日常事务中入手,处处写的是人,但是其实句句都是在写雪。通过热晚上睡在枕头上“冷”,这里写出了雪的冰冷,也暗示雪下得很大。
下雪的时候很安静,人们并没有察觉,等到寒冷刺骨的时候才意识到,原来下雪了,雪下得那么大,在地面上堆积起厚厚的一层,晚上的时候雪反射月光照进了窗户里,所以才有“窗户明”。突然听到了大雪把枝头压弯的声音,再一次印证雪之大。
雪历来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。毛泽东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柳宗元“千山鸟飞绝”。白居易这首诗采用白描,没有艳丽的色彩,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。
通过诗人一系列的侧面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位难以入眠、内心孤寂的的诗人。这不就是被贬后白居易内心凄凉的感受吗。
向来比较喜欢夜晚,夜晚更多是属于自己的时间,静谧夜晚有着深深切切的景物,在古诗词中诗人们有对春夏秋冬的夜晚有着不同的感受。春夜在王维眼中是寂静;夏夜在黄庭坚眼里是清风明月;秋夜在杜牧笔下是孤寂幽怨;冬夜在白居易笔下是满腹凄凉。
那么夜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?